RCEP的衝擊在中日韓





趙文衡
聯合報 2020年11月18日







圖片來源: Pixabay



全球規模最大的自由貿易協定RCEP於日前簽訂。它的簽訂對台灣的影響眾說紛紜,多數認為RCEP主要衝擊我國東協市場,但如果仔細推敲,可以發現RCEP真正對我國產生影響的不在東協,而在中日韓間新建的自由貿易關係。


RCEP的整體關稅廢除率高達91%,此一比例頗令人意外。在2015年,RCEP國家宣稱的目標是80%,此後即未再傳出改變。也因此RCEP被認為是一個大而無當、僅是整合現有FTA的區域貿易協定。但隨著CPTPP簽訂完成與印度退出協商,最後達成去除91%關稅的共識,雖然仍不如CPTPP的99.9%超高標準,但也不能稱之為品質低落的協定。


RCEP會員國間原已存在多項雙邊FTA,有些FTA的降稅比例甚至還比整體RCEP還高。儘管如此,仍有一些國家原本沒有簽訂FTA(例如日韓與中日),或者已簽訂FTA但透過RCEP獲得更大幅度的降稅(例如韓國與東協)。這些才是我國需檢視的重點。


在這些國家中,隱藏著一顆核彈級的次FTA,同時包含我國主要市場與競爭對手,那就是中日韓FTA。中日韓三國遲遲無法達成三邊協定,卻透過RCEP間接完成,也是三國貿易關係的一項重大突破。 在中日韓間,中韓已簽訂FTA,並未有太大的改變。RCEP最大的改變是日韓與中日間新的自由貿易關係。


在日韓間,韓國廢除日本產品關稅比例將由現行的19%大幅增加至92%,而日本則將廢除韓國進口貨品的94%品項的關稅。在中日間,中國移除日本產品關稅將由目前的8%,大幅增加至86%。 韓國與日本是我國競爭對手,中國與日本則是我國主要市場,分別為我國第一大與第四大出口市場。


日韓達成自由貿易,將會增加韓國在石化、紡織、汽車、機械與鋼鐵出口日本的競爭力;日中產品零關稅亦將會增加日本相關產品對中國的出口。


RCEP對台灣的主要衝擊就在它是一個包含中日韓的區域協定,但弔詭的是,如果此次簽訂的是中日韓FTA,台灣必定十分緊張,為何RCEP中也包含三國卻如此淡定?事實上,RCEP對台灣的衝擊遠比中日韓FTA還大,因為它還會增加三國分別或聯手搶奪我國在東協市場的可能。中日韓透過RCEP強化彼此供應鏈關係,也會衝擊美國想要打造的雙供應鏈模式。


筆者認為,台灣要加入RCEP或甚至CPTPP均困難重重,台美FTA還較有可能。但不論有無台美FTA,台灣未來產業均會往以下兩個方向發展:第一,資訊電子業出口比重將持續攀升。2010年1月,台灣資訊電子產品占整體出口的35%,2020年10月增加至55%,部分是因為資訊產品因WTO資訊科技協定而享有零關稅。未來,此一趨勢會強化。儘管資訊電子業在貿易額上可以彌補傳統產業的減少,但卻無法彌補傳統產業喪失的工作機會,台灣經濟將因此更陷入兩極化。


第二,亞洲國家對台灣設下貿易壁壘,台灣只能往美國與歐洲市場發展。政府需要協助傳統產業開創美歐市場,不論透過在當地設廠,或是達到其嚴格的產品標準。美國與台灣一樣沒有加入亞太整合,兩者走向整合應是自然趨勢。歐洲即將開徵碳關稅,提升我國產品符合歐盟排放標準,不但可以使產業升級,還可獲得關稅減免,具有部分FTA的效果。


聯合報原標題: RCEP簽訂 中日韓自貿 衝擊台灣


相關文章 :


CPTPP暗藏玄機 台灣需小心因應


TPP才是亞太經濟整合的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