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FA的骨牌效應





趙文衡
蘋果日報,2009年12月31日







圖片來源: PIXABAY



在這次有關ECFA的討論中,除了ECFA本身對台灣經濟的影響外,大家忽略了ECFA對其他亞洲國家貿易行為也會帶來影響,而此一影響不但將抵銷ECFA為台灣帶來經貿上的利得,並且將使ECFA成為台灣圍堵自己,甚至邊緣化自己的一股巨大的反噬力量。


筆者這裡所指的影響即ECFA的骨牌效應。所謂的骨牌效應,簡單的說,就是亞洲國家因為擔心ECFA帶來的貿易轉移效果將對其出口造成威脅,而紛紛尋求簽訂FTA以為反制。就在今年10月,韓國突然改變以往一貫對中國-韓國FTA的反對態度,轉而同意兩國積極進行FTA的洽簽。根據韓國分析家解釋,此一令人驚訝的轉變係由於兩岸ECFA的簽訂將對韓國輸出中國的產品例如液晶面板產生威脅所致。


在日本方面,為了因應兩岸ECFA的提出,在不久前日中韓經貿部長會議中,已決定明年上半年啟動「產官學FTA共同研究」。兩岸ECFA反而可能促成久無進展的日中韓FTA。甚至更進一步,台灣一向非常懼怕的東協加三FTA,也會在ECFA的刺激下誕生。東協加三在今年10月舉行的峰會上,已開始討論成立FTA可行性,原先一般認為東協加三因中日韓間歧異過大,成立FTA的可能性不大。現在日本分析家甚至認為,兩岸ECFA將是促進亞洲整合的原動力。


這樣的發展對台灣好不好,主要是看台灣能不能加入東亞整合,或者具體的說,能不能加入東協加三FTA。如果因為中國的阻撓,而使台灣將來無法加入東協加三FTA,那麼台灣追求ECFA就是實現一個自己所懼怕的巨大威脅。一個沒有台灣的東亞經濟整合,將造成台灣徹底的邊緣化。


一些極力鼓吹ECFA的產業,企圖以此獲得在中國的競爭力,但卻沒想到簽訂ECFA最後不但得不到在中國市場的優勢,反而將使他們丟掉其他所有東亞的重要市場。


對中國來說,ECFA可以實現中國長久以來無法達成的在亞洲地區的戰略佈局。中國自2001年起即以建立東亞自由貿易區為其經貿大戰略的最高指導原則,欲利用此一自由貿易區的建立擴大在東亞的影響力。然而,在與東協成功的簽訂FTA後,中國與日韓FTA卻遲遲無法進展,主要是日韓的歷史情結及對中國的顧忌所致。


兩岸ECFA的簽訂顯然將替中國突破此一困境。中國將藉由ECFA促成東協加三FTA,最後達到鞏固其在東亞地區領導地位的目的。顯然,ECFA的簽訂為中國提供了巨大的利益,其利益絕對大於台灣由ECFA中的獲利甚多。


在此情形下,中國不簽ECFA損失的比台灣多,台灣就擁有談判的籌碼,不必卑躬屈膝,讓人予取予求。況且若不利用此一籌碼,在協定中確保台灣將來簽訂FTA的權力,在完成ECFA後,台灣就無任何機會可以獲得中國的承諾。


政府不要天真的以為簽訂ECFA後,中國就會「自動」放棄阻礙台灣與其他國家簽訂FTA,故而不必在ECFA中處理此一議題,以免橫生枝節。這是對未來不切實際的幻想,對眼前的驚慌所做的錯誤決定。如果不在ECFA中解決此一問題,那所有ECFA所帶來的正面效果都將變成負面,簽訂ECFA不但毫無意義,更會使台灣經濟陷入困境,這不是一個政府所該做的事情。


所以在ECFA談判中,對台灣真正重要的不是ECFA本身,不是早期收穫,不是關稅減讓,而是要在協定中確保台灣將來簽訂FTA的權力。這樣才會使ECFA成為一個有助於台灣經濟發展的協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