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須面對的統獨真相





趙文衡
蘋果日報 2007年6月7日







圖片來源: PIXTA



台灣統獨兩股力量經過長久的拉扯,歷經國內外政經情勢的轉變,似乎逐漸浮出一幅較為清楚的圖像。在獨立與統一的兩個遠景中,支持統一的力量要大過支持獨立的力量甚多。這可能與多數人的印象不同。雖然國內支持獨立的民意,因民進黨執政而快速上升,但是如果跳脫國內的民意可以發現,幾乎所有其他的因素都是對統一有利的,例如兩岸經濟越加密切、美國明確反對獨立、我國外交上被孤立、中共經濟力量大增等在在都是支持統一的實際有利因素。反觀獨立,只有國內民意一項稍微傾向於獨立。但筆者要說的是,即使是這麼一點表面上看似有利的因素,實際上對獨立都是無所助益的。


這是因為要達到獨立的真正關鍵不是台灣人民支持不支持,而是台灣能否在宣佈獨立後注定要發生的戰爭中獲勝。即使台灣人民全部支持獨立,若不能打贏獨立戰爭,民意的支持並沒有實質意義。經過多年來的軍事推演,此一戰爭的結果已經很明確,美國一再表態不會支持台灣打一場獨立戰爭,台灣在沒有外來奧援下,將會在極短的時間內落敗。


在這種情勢下,台灣的決策者不會做出獨立的決定,無論他是理性行為者或者僅是有限理性行為者都不會追求一場必敗的戰爭,也不會採取一個不但無法達到目標,反而會得到相反毀滅效果的行動。這也是台灣近兩任總統一再表示就是無法做到宣布獨立的原因。


儘管所有台灣人民全都支持獨立,台灣也不可能獨立。然而,若所有台灣人民支持統一,兩岸明天就可以統一。在兩岸人民合意統一下,沒有其他國家具有立場與足夠工具可以阻止這個對兩岸都相當重要的決定。由於武力統一會因美國介入而困難重重,現階段追求統一的唯一可行作法就是尋求台灣人民的同意,台灣民意對統一具有決定性的影響。台灣人民不能決定能不能獨立,但卻能決定能不能統一。以此觀之,獨立運動比較大意義不在追求獨立上,而是在阻止統一上。


相較於獨立是一個遙遠的夢,我們發現我們與統一是如此接近,甚至只有一步之遙,而那一步就是台灣人民的同意。統一好還是不好,筆者不在這裡判斷。只要認為「現階段」不宜統一者都要注意民意這道唯一防線會不會被突破。以民意做為防線是相當危險而脆弱的,大家都很清楚台灣民意有易變且易受操弄的特性。在統一的路上不像獨立有一道讓人不敢跨越的戰爭牆阻擋,因而很容易讓人不知界線在哪裡而失去戒心,尤其是兩岸經貿關係日益密切,中共在世界的經貿地位日益強大,台灣人民,特別是中產階級,很容易在操弄下而支持統一。


統一的決定不像其他的公共政策或選舉,發現錯誤還可以提出修正案更正,或者下次選舉再選出適當的人選。統一的決定一旦做成並且實踐,就沒有其他任何機會可以修正或重來,所以統一的決定是一次性且不可回復的。如鐘擺般的民意只要有一次擺到統一,它就無法再做其他的擺動。這樣看來兩岸未來有可能會「一不小心」就達成統一。


台灣民意轉變之快速與不可預測性是眾所周知的,也許在近兩年還不會遇到統一的抉擇,但難保更久的將來不會面對。由於統一決定之不可回復性,我們必須非常審慎才不會做出後悔決定。為了確保人民有審慎選擇的權利,在此有必要檢視人民決定統一的機制。


目前人民若要對統一做成決定,適用的法律應為修正憲法的程序。憲法規定,欲修正憲法須經立法院提出憲法修正案後經人民投票複決,在有效同意票超過選舉人總額之半數即通過之。但是由於統一決定之不可回復性,台灣人民需要多一次考慮機會,以免因一時塑造的民意而決定台灣永久的未來。筆者主張人民在作統一的決定時,在第一次以半數民意通過後,須在一年後再舉行一次投票,兩次投票皆通過,才能完成統一的決定。此一提議係針對統一決定的重要性及不可回復性所提出,相信不論那一方都會願意給台灣人民在如此重要議題上多一次考慮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