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能源產業的商機與挑戰





趙文衡 黃慧文
震旦月刊,第458期,2009年9月







圖片來源: Unsplash



一、綠色經濟與綠能產業的商機


在人類整體能源的使用量不斷創下新高的21世紀,使用能源對生態環境的衝擊已經到了不得不正視的地步。根據美國能源資訊署的預測,世界能源消耗量在未來20年中將持續攀高,至2030年將達678 千兆 Btu,比2006年成長43.6%。在此能源消耗下,美國能源資訊亦估計,與能源相關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將由2006年的290億公噸增至2030年的404億公噸。這些都顯示處理能源使用與造成的污染將成為人類發展最重要的課題之一。


事實上,溫室氣體排放問題自1990年代即受到廣泛的重視。1997年通過京都議定書,規範締約國在2012年前需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量。如今京都議定書已於2005年生效,各締約國必須推動綠色經濟以達到二氧化碳減量的要求。二氧化碳排放的最大來源為石油、煤、天然氣等化石燃料,減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是達到二氧化碳減量的必要手段。此可由兩方面著手,一為更有效率的使用化石燃料,二為開發替代能源。兩種方法同時符合另一個世界能源市場的趨勢—化石燃料,特別是石油,即將開採殆盡。這亦迫使人們在有效率使用化石燃料的同時,不得不亦尋求開發替代能源。


在環保與石油藏量即將枯竭的兩股趨勢下,發展「綠色能源」已成為世界各國能源政策的軸心。綠色能源主要包括取自自然界的再生能源,例如風力、太陽能、水力、地熱等。然而,開發這些再生能源需耗費相當多的成本,在經濟效益上遠不及化石燃料,再加上許多的綠色科技尚未成熟,發展綠色能源面臨諸多瓶頸。這些瓶頸的存在使得綠色能源價格昂貴,很難達到商業化與市場化。


所謂綠色能源價格昂貴是相對於化石燃料(通常價格高出20%至80%),因此綠色能源的市場化事實上與化石燃料價格息息相關。當化石能源價格飆漲,綠色能源的替代性就獲得重視,例如2008年,石油價格飆漲至每桶140美元,那時綠色能源的前景十分被看好。但是當2009年石油價格跌落至每桶30美元時,使用綠色能源似乎就缺乏一個經濟上的理由。


不論如何,若在純粹的市場機制下,綠色能源目前很難有生存空間。綠色能源產業之所以會成為明星產業,主要是受到政府的政策獎勵。各國政府為了溫室氣體減量與規劃長遠的能源發展策略,紛紛設定再生能源的應用目標(如表一),並推出減稅與補貼等措施大力扶植綠能產業的發展,其中又以優惠收購電價法案(Feed-in Tariff)最受矚目。所謂優惠收購法案為,政府立法規定電力供應商必須在其供電的一定比例,以高於市場價格購買由再生能源所產生的電力。各國在推出此一法案後,大量的投資湧入綠色能源產業,綠色能源產業頓時商機處處、蓬勃發展。根據國際能源總署估計,2030年以前,將會有20兆美元投資於替代能源產業





二、金融危機與綠能產業的挑戰


此一樂觀的展望似乎在全球金融海嘯的來襲下出現了變數。根據聯合國一份最新的研究顯示,在2008年下半年,全球對再生能源的投資比去年同期下跌了23%。2009年第一季投資金額甚至減少至133億美元,為2006年以來的最低水準。股票市場所受的衝擊更大。2008年全球經由股票市場對潔淨能源企業的投資減少了51%,跌至114億美元。


對綠能產業投資減少主要的原因是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資金缺乏,可投資金額縮減,借貸成本提高,各行各業的投資均普遍減少,綠能產業自然亦受波及。其次是一些綠能產業的主要投資銀行例如貝爾史登、雷曼兄弟、與花旗銀行在危機中均受到重創或倒閉,連帶影響對綠能產業的投資。當然,危機發生後,國際原油價格的急遽下跌,綠能產業的前景蒙上陰影,自然影響投資意願。根據聯合國的研究,此波對綠能產業的衝擊影響最大的是中小型廠商,產業內興起大型廠商整併中小型廠商的風潮,全球綠能產業將因此重組。


然而,在危機中,政府仍是支撐綠能產業不墬的最主要力量。由於各國政府在危機期間仍不間斷的提出獎勵綠能產業發展的政策,使得一般相信,全球對綠色能源的需求並未減少。這些政策,特別是美國歐巴馬政府的政策,將引導資金重新進入綠能產業。在歐洲,各國政府甚至施壓其所接管的銀行提供融資給綠能產業。此外,中國近期提出的大規模的新能源振興計畫,預計投入人民幣2兆元,為全球綠能產業注入一股活水。


三、兩岸綠能產業的發展


過去幾年,中國對能源的需求快速增加,躍居為全球第二大能源消耗國與溫室氣體排放國的地位,但能源使用效率卻持續不彰,每產出1美元的國內生產毛額,所消耗的能源是全球平均值3倍,更是日本的11倍。[1]但中國如今已經意識到必須改善能源使用效率,近幾年來大力推動綠色能源產業。在「十一五計畫中」,中國將發展再生能源列為重點執行項目。具體作為則包括,提高車輛排放廢氣標準、減少石油消耗量達5億桶。此外,並通過「再生能源法」,並訂2020年全中國15%的能源需來自於綠色能源,其中包括400億美元的風力發電商機,並將每年投資370億美元於用電設備現代化,預算是目前的12倍。中國國家能源局預計2010年亦將創造出10億瓦的太陽能需求。


在中國積極推動綠色能源產業下,中國可能超越歐洲,日本與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的再生能源消費國。[2]中國並成為全球第五大風電市場,僅次於德國、美國、西班牙和印度,而其黃海淺海沙洲域有希望成為全球最大的風電場。 台灣目前亦正積極鼓勵使用綠色能源,推動2010年前再生能源使用比例佔10%使用電量的比例。台灣能源產業之型能分為內需型及出口型,傳統能源如石油、瓦斯、電力等民生經濟必要之能源產品均屬內需型產業,而綠色能源產業,如太陽能、LED等則屬於出口型產業,就太陽能光電產品而言,就有98%為外銷。[3]


台灣具研發、製造品質之優勢與經驗,使得太陽能電池市場外銷產量占全球之第4位,此外,太陽能集熱器在台灣中南部地區安裝使用相當普遍,2006年安裝面積量居世界第12,單位土地面積的安裝密度亦居世界第三。在LED方面,LED產業產量居全球之冠,產值居全球第二大,LED照明光電模組技術領先國際,但如何持續降低成本,仍待廠商與政府共同努力。


四、結語


湯馬斯弗德曼在「世界又熱、又平與又擠」一書中指出:「 綠色能源將是下個十年的全球標準,而綠色技術將是下一波全球產業的主力。那些可以發展、製造和販售更多這類型技術的國家,將擁有成長快速的產業也享有最乾淨的空氣。」在全球氣候變遷與對能源極度依賴下,綠色能源成為21世紀科技與產業發展最大的驅動力,亦為兩岸共同認同發展的產業,除分別陸續推出各項政策、補助及輔導方案外,亦積極推動兩岸可能的綠色能源產業合作。由產業發展的角度來看,綠能產業勢必為各國競相發展的下一波明星產業,掌握綠能產業即掌握下一個經濟發展趨勢。綠能產業不但是資本密集,同時也是技術密集的產業。發展所謂綠色科技十分符合兩岸目前以高科技為發展重點的產業政策。兩岸的合作可針對在太陽能及LED的研發、智財權的交流方面,以加速促成綠色能源產業的發展。


[1].張祖傑,「中國堅定發展再生能源,綠能產業可望有躍進式成長」,台灣商務網,2008/5。


[2] China Daily, May 7, 2009. [3]郭爵華,「綠色能源產業發展之新契機」, 台灣經濟研究月刊,第32卷第6期,20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