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如何避免下一輪貿易戰衝擊?





趙文衡
聯合報 2019年5月14日







圖片來源:Unsplash.



日前美國針對大陸輸美2000億產品的懲罰性關稅提高至25%,川普並下令行政部門著手準備對剩餘的3250億美元貨品加徵25%關稅。在3250億美元貨品中,最大宗的是手機與筆電,台灣廠商在兩項產品的供應鏈均占很大的比例,下一波貿易戰台灣將是大陸之外受到最大衝擊的國家。


若3250億美元的課稅最後成真,所有大陸輸美的產品均會被課徵懲罰性關稅。之前的2500億美元商品,因非台灣最大出口主力,我國尚能暫時高枕無憂,但全面課稅後,台灣透過大陸間接輸美的產品將無一倖免。


台灣每年輸陸的產品有八成為中間財,其中七成約1.5兆台幣經加工組裝後出口至歐美等國,又以美國為最大宗,若以七成出口至美國計,將有1.1兆台幣的出口受到全面課稅的影響。事實上,今年1-4月,台灣出口至大陸金額已較去年同期減少11%,無線通訊設備零件尚大幅減少20%。過去一項估計指出,僅iPhone一個品項就對台灣國民生產毛額貢獻最高達5.4%。未來,美國若對自陸進口的蘋果及其他國際筆電品牌課徵懲罰性關稅,對台灣經濟將造成海嘯級的衝擊。


即使有一部分台灣出口至大陸產品最終並未出口至美國,而是在中國本地消費,也會因貿易戰對消費與資本支出的影響,導致我國出口至大陸的金額減少。近來,工具機與機械產品營收大幅衰退即是明顯的例子。以此觀之,除了少數消費性產品外,美對陸全面課稅幾乎會影響台灣所有的輸陸產品。


為了吸引台商回流,近來國內各界過度強調貿易戰對在陸台商的衝擊,而忽略對台灣本地廠商出口帶來的更大挑戰。事實上,若下一波關稅真的開徵,台商回台投資的金額將不及未來出口的可能損失。在此情形下,台灣不可能是貿易戰的淨受惠國(投資增加金額減出口增加金額為負)。未來我國因應貿易戰的心態需要調整。


台灣要以危機處理的心態因應下一波的貿易戰的到來。在未來一個月的時間內,我國需事先籌畫因應危機的對策,其中吸引台商回流仍為必要措施,其他像促進出口與消費等基本手段亦可隨時準備上膛。除此之外,台灣還能做兩件事。第一,透過管道向美國反映下一波貿易戰對台灣的衝擊,期望能豁免美國廠商在大陸生產的3C產品的課稅。第二,優先鼓勵下游組裝廠台商外移至其他國家,以避免整個供應鏈受到波及。


聯合報原標題: 美中貿易戰再升級 台灣首當其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