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非常手段對付嚴峻情勢





趙文衡
蘋果日報 2008年12月26日







圖片來源: PIXTA



經濟部統計處日前發佈11月工業生產指數較去年同期衰退28.35%,為歷年來最大的單月跌幅。一般認為12月情形應不會好轉。假設12月維持與11月一樣,那麼第四季工業生產指數年增率將下跌約23%,亦為史上最大的單季跌幅,與次大跌幅2001年第三季的12.63%差距甚大。工業生產指數與GDP有很高的連動性,此一巨幅的下跌,將會大幅拉低第四季的GDP成長率。


除了工業之外,預料第四季服務業也將呈現衰退的局面,雖然幅度不會比工業大。這些條件加起來將使第四季GDP面臨至少7%以上的衰退。如果服務業衰退幅度稍大,GDP的衰退甚至可能高於10%。這代表史上最大的衰退,次大的為2001年第3季衰退4.63%。2008整年GDP成長率將因此將趨近於零或甚至跌入負數。


此一結果與原先主計處預測第四季衰退1.73%,2008年成長1.87%相差甚遠,也比所有其他機構的預測還差。這似乎說明了即使對台灣經濟最悲觀的預測都比實際樂觀。過去各界對經濟學人的悲觀預測的質疑,這些發展可以還給它一點公道。


工業生產指數大幅衰退是一個嚴重的警訊,它告訴我們台灣的經濟情勢比預期還要嚴峻,以往推出的刺激景氣方案將不足應付接下來要發生的經濟衰退。政府需要重新評估經濟情勢,推出更嚴厲的緊急措施,而不能假設計畫中消費券與擴大內需會產生什麼有意義的效用。


在這經濟極度衰退的環境裡,民眾將消費券替代原本消費而不用於額外需求的可能性大增。消費券的效果將因此大打折扣。即使消費券發揮政府預期的效果,0.64%的成長率實在也起不了太大的作用。 依照2001年美國網路泡沫的經驗,台灣衰退幅度可能要比美國大。網路泡沫化雖然發生在美國,但2001年台灣GDP衰退2%,而美國尚成長0.2%。驗諸第四季的發展,上述情形可能再度發生。在此前提下,台灣需推出較美國更大規模的景氣刺激方案,才能免於經濟衰退的疑慮。雖然繼續降低利率會有一些副作用,在美國皆已採行零利率的情形下,經濟情況可能更差的台灣,是否需要考慮跟進?


在出口、投資、消費皆不振的情形下,唯一可以依靠的是政府的支出。為了挽救經濟,政府必須持續擴大赤字預算,但問題是用什麼方式。上面說過,消費券的作用會被替代效果給抵銷,可能無法有效刺激民眾的需求,減稅與退稅也都會遇到同樣的問題。在經濟極度衰退下,政府刺激國內消費的措施也跌入了另一個陷阱。相較於上述方案,擴大公共建設與政府投資本身即是新的需求,但政府要在建設項目選擇上與執行效率上多下功夫,建設可以多樣化,不一定要拘泥於硬體建設。


另外一個可以協助台灣自泥沼中脫離的是中國的援助。中國雖然已提出一些方案,但效果不易顯現。筆者在此提出另一項建議:中國與台灣皆片面對對方現有出口品項課以零關稅,可為期一年。由於台灣出口至大陸的金額遠大於大陸出口至台灣,所以零關稅的措施對台灣較有利,算是大陸對台灣的援助。大陸雖損失一些關稅,但也可享有出口至台灣的零關稅待遇,整體來講,損失不大。此一措施可能會引起其他國家(也許包括WTO)的反對,但大陸一向認為台灣是中國的一部份,片面不課台灣關稅對大陸而言應是天經地義的事。


當然政府也可以什麼都不作,靜待美國經濟的復甦,結果不一定會比用力援救來的糟,但是必須忍受來自民眾的批評。筆者曾預測美國經濟衰退最慢明年底結束,台灣經濟也可能在差不多時間好轉。在這一年中,政府可以擴大社會福利支出,尤其是擴大並延長失業救濟金的發放,如此還可以達到一些提振消費的效果